ENGLISH
首页 > 业务部 > 应用研究类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部
2021-06-23

一、概况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设。具体依托单位是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简称"减灾研究院")。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是经民政部和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基础上于2006年正式成立。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3S技术和其他现代技术,开展自然灾害灾情监测与减灾能力评估,建设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拟仿真系统,开展综合示范和教育培训,完善减灾和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等。
  二、研究方向
  减灾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利用以"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从事数字减灾、灾害遥感与监测、灾害评估与应急管理、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空间信息工程、数字城镇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灾情快速评估与应急、自然环境演变监测、国土规划利用、空间信息工程等方面。实现以3S技术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依托,以专业化人员为保障,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紧跟国家发展动态的研究方向。
  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减灾研究院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政府间国际合作等5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规划基础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综合风险防范的关键技术"、"村镇土地监察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863项目"干旱监测前沿技术与遥感模型集成研究"、"农作物洪涝灾情遥感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基于遥感和GIS的灾害信息检测、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研究"、"中国北方地下煤火遥感监测技术合作研究"等。此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面上基金20余项;发表论文172篇(其中SCI论文23篇),出版教材和著作5部;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省部级奖励6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并荣获"玉树抗震救灾GIS服务特殊贡献单位"等称号。

北京湿地斑块总价值分布图        三维格网数据多尺度可视化表达     


  四、人才队伍
  减灾研究院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员44人,校内兼职人员23人,校外客座人员32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中包括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人,讲师/工程师10人,博士后7人;在读学生151人,其中博士生63人,硕士生88人。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大部分去往国内重点高校、知名研究机构、高技术企业等。
  减灾研究院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形成了以"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863领域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代表的创新团队。
  五、技术装备
  多年来,依托国家"211"、"985"工程等建设专项,减灾研究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装备体系,拥有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房山、河北黄骅、陕西靖边和内蒙古太仆寺旗等一批重点实验基地和野外台站。研究部拥有大量先进的水文、土壤、气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验观测设备以及遥感、GIS等方面的软硬件设备,其中包括风沙与沙地生态过程实验模拟设备(风洞设备)、GCS04型无人小飞机、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站仪、ASD便携式光谱仪等。

高精度GPS野外测量            实验基地大型风洞设备

高光谱遥感测量仪器             野外自动气象观测站


  六、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先后与遥感应用领域内顶级国际组织全球对地观测组织、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联合国信息通讯技术与发展全球联盟等国际性组织,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相关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来访实验室的国内外专家约20余人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50余次。2008年减灾研究院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七、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网址:http://adrem.org.cn
  电话:+86+10-58807163,58806098
  传真:+86+10-58807163,58806098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京ICP备05006171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柳林馆南里甲8号楼西侧 100036     地理位置
电话:010-58881180     传真:010-58881179
邮箱:webmaster@nrsc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