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业务部 > 系统与装备类
雷达装备部
2021-06-23

一、概况
  国家遥感中心雷达装备部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简称"三十八所")。三十八所1965年建于贵州,1988年底整体迁建合肥市,是国家一类研究所。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追求,三十八所已发展为集研究、开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电子信息高科技、集团型研究所,拥有国际水平的设计研发平台,精良完备的电子制造平台、国内先进的电子测试、试验平台,具备了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强大综合实力。拥有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俄罗斯新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电科集团公司浮空平台研发中心、安徽省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公共安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北斗卫星导航重点实验室、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四十多年来,共先后取得15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三十八所已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性骨干研究所之一,并形成了预警探测、对地观测、浮空平台、信息对抗、公共安全五大业务领域。
  二、研究方向
  作为国家雷达装备的国家队,三十八所主要从事雷达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开发,重点研究微波遥感雷达、气象探测雷达、空中交通管理雷达、公共安全监视系统等四个重要民用产品装备研究方向,形成了装备研制、应用集成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格局。
  三、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三十八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0余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防科技进步奖32项、省级/集团科技进步奖60余项。目前知识产权拥有量为11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3项。制定了23项国家军用标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空中交通、气象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监测以及国防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优势和整体实力,对于引领和支撑雷达装备行业进步、促进雷达装备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科研成果


  四、人才队伍
  三十八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国际知名科学家,共有在职职工4837名,平均年龄34岁。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105名,高级工程师407名,博士生导师1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12名,新世纪百千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专家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同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2002年11月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联合共建了硕士、博士点,通过不断扩大和校所间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五、技术装备
  近年来,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通过自主创新,三十八所建立了以安防、微波遥感、气象、空管为主的对地观测雷达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了国内体积最大的用于奥运安保的K/LLQF01阵地式气球载雷达系统、我国第一部用于城市安防的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我国第一部用于国土测绘的机载P波段全极化SAR测图系统以及一系列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产品,这些装备为国家重大事件的公共安全保障、地震灾害监测和评估、西部空白地区测图、国家骨干气象探测网的构建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三十八所利用购买的Y7飞机搭建了一套空中微波遥感试验平台,包含多种试验吊舱、机载数据传输系统、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差分GPS系统、高速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等;同时购置了多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及海量存储设备等,完成了地面处理站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微波遥感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能力。

主要技术装备


  六、国际合作
  三十八所作为倡导者,支持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积极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波等国合作,发起召开了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APSAR",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雷达科技人员建立了交流平台。先后与俄、英、美、德、意等国家开展合作,完成轻小型化雷达微波系统、目标识别、高密度组装系留气球,为我国系留气球、浮空飞艇载雷达装备以及其它相关产品的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七、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香樟大道199号
  邮编:230088
  网址:www.cetc38.com.cn
  电话:0551-5391051
  传真:0551-5391045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京ICP备05006171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柳林馆南里甲8号楼西侧 100036     地理位置
电话:010-58881180     传真:010-58881179
邮箱:webmaster@nrscc.gov.cn